2006年5月16日,星期二(GSM+8 北京时间)
浙江法制报 > 第五版:深度 改变文字大小:   | 打印 | 关闭 
  不久前,文化部原部长刘忠德对“超女”活动的评论引发了一场被简称为“高雅与低俗之争”的舆论大战,51.0%的人认为“超女”低俗,另有36.3%的人持相反意见,民调显示公众已分裂成——
“忠德派”和“超女派”
  近日,中国青年报社会调查中心和搜狐新闻中心联合进行了一项调查。结果显示,在参与填答问卷的5425人中,51.0%的人认为“超女”低俗,另有36.3%的人持相反意见。
  无论观点态度有怎样的分歧,但至少一点是可以肯定的——“超女”决不是阳春白雪的高雅文化,它只是一种商业娱乐。正是这项娱乐活动,在不久前被全国政协常委、文化部原部长刘忠德批评为“玷污艺术”、“毒害青年”,进而引发了“超女”热后的又一场舆论热。
  在这场被媒体简称为“高雅与低俗之争”的舆论大战中,公众迅速地分裂成两个阵营:“超女派”和“忠德派”。
  “超女派”的观点可以用一句话概括:把娱乐和高雅艺术作比较,本身就是对娱乐的误解。本次调查显示,“超女派”认为,之所以会有这样的争论,是因为“一些人的观念陈旧,不够‘与时俱进’”(24.7%)。还有39.4%的人认为这种选秀节目很好,“给更多人提供了平等的出人头地的机会”。“传统文化的精髓要通过大众文化的出口才能流传出去。”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张颐武也是“超女派”,他告诉记者,中国文化内部的力量是非常强的,只是通过不同的形态展现,像李宇春、周笔畅创造出来的文化魅力,同样非常吸引人,这就是“中国梦”。因此,在推广高雅文化的同时,没有必要刻意回避或扼杀大众文化。
  同时,“忠德派”则坚持认为,“超女”太过低俗,玷污了艺术,很容易毒害青少年。有网友说:“选秀活动太多,反映了现代年轻人功利心太强,不符合实事求是的社会风气。”本次调查显示,46.1%的人认为,选秀节目“鼓励一夜成名、一夜暴富的思想”,还有50.3%的人认为,这场“高雅与低俗之争”反映了一些文化工作者对传统文化衰落的忧虑。
  有人在留言中语重心长地写道:“‘超女’的观众多是青少年,他们不是在欣赏艺术,而是在看谁输谁赢。这在他们成长的过程中毫无价值和意义,在某种程度上是对他们审美及人生价值观的误导。青少年终究还不会识别真善美丑,需要我们的正确引导……希望我们每一个成年人对他们负起一份责任。”
  和他的观点一样,调查中,28.0%的人认为,评价“超女”要看它是否符合主流文化标准,而作判断的应该是政府文化部门。持这一看法的多是“成年人”,他们真诚地认为自己有义务对青少年“负起责任来”。
  可年轻人并不这么想。“‘阳春白雪’,‘下里巴人’,大家各有所好,应该给年轻人自我表现的空间。只要‘超女’不违法,应由广大观众去评价。”一名网友在填答问卷后说,“这场争论实际上是权威与打破权威的争论。”调查显示,51.5%的人觉得“超女”该由公众说了算,还有7.3%的人认为应该让市场来评价。
  在央视索福瑞的收视率调查中,4月22日播出的2006超级女声长沙唱区的两场预选赛,在14个城市的收视率达1.08%,排名同时段全国第一位,收视份额达到7.77%,收看的观众达到230万之多。
  “不要低估了人民群众的智慧,更不要像卫道士一样,清除异己而后快。社会文化的发展,需要宽容的心态,更需要精英文化和大众文化的全面开花。”媒体工作者刘万永坦陈,他是在全民皆知后才开始关注“超女”的。“我关注是因为‘超女’是一个社会现象,是公众、特别是年轻人对娱乐的一种选择。我们必须尊重这样的事实,不能因为自己不喜欢,就想方设法地封杀。这不好,相当不好。”
  为了不让忧虑变成现实,以刘忠德为代表的文化工作者,甚至建议相关部门取缔超级女声。也正因为这样,25.1%的人说他们在这场争论中看到了“文化优越感”和“主流话语对青年人的过分干预”。
  事情的发展还不止如此。据《重庆晨报》报道,5月2日,央视“CCTV-5娱乐篮球全国大赛”组委会对刘忠德批评“超女”一事作出反应,率先向全国媒体发出“挺刘”倡议书。倡议书表示,该组委会对刘忠德的言论和忠告很赞同,认为刘忠德对于目前国内选秀活动恶俗化的批评及时、有效。据《中国青年报》黄少华